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企业邮箱 | OA登录
资讯中心
 
行业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教育产业发展简述

  发表时间:2021年06月16日  点击数:988 次

  本文讨论了民办教育政策、幼儿教育、K12教育、职业教育、在线教育等细分产业现状,并针对新区教育产业发展、滨投投资教育产业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本次研讨详细情况作一报告。

  一、教育政策解读

  2002年《民办教育促进法》草案颁布,2016年11月三审通过,2017年9月起正式实施!

  新《民促法》第2条规定,“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适用本法”。据此,“国家机构以外”、“非国家财政性经费”是关于“民办”的脚注,而“教育”定义的核心是“面向社会……举办……教育”。 “面向社会”意指立足于教育的“社会性”,即便是营利性的民办教育机构,也要考虑教育本身的社会属性而带来的社会影响。

  新《民促法》第3条进一步确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 除了基本内涵的界定,新《民促法》第12条还通过列举的方式展现了民办教育的具体形式,即学历教育、学前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其他文化教育的民办学校、职业资格培训以及职业技能培训。其中,学历教育、学前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其他文化教育民办学校的设立由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设立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批。

  新《民促法》第64条作了特别说明:“本法所称的民办学校包括依法举办的其他民办教育机构”。可见“民办教育机构”与“民办学校”在新《民促法》中是划等号的,民办教育机构直接适用新《民促法》。但是,作为部门规章的20号文却有一些细微区别。20号文也是通篇以“民办学校”论,在其第40条规定:“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参照本细则执行”。即根据20号文,“民办培训机构”与“民办学校”是有别的,前者“参照”执行细则。“参照”这一说法道出了“民办培训机构”的特别之处,从立法技术角度分析可得,就“机构”而言,如有特别规定的应适用特别规定,如没有特别规定的按20号文的“学校”标准执行。民办教育领域的教育培训公司在新《民促法》语境中直接等同于民办学校,适用新《民促法》关于民办学校的各项规定;而在20号文的语境下,营利性的民办教育机构也应适用20号文关于营利性民办学校的各项规定,但20号文为可能在今后就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制定特别规定预留了接口。

  法案终稿提出了修改民办学校分类管理问题,即将此前的“民办学校一律定性为非营利性学校”,改为“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可以自主选择设立非营利性或者营利性民办学校”。明确了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的标准及其相关的规定,为举办者自主选择非营利性办学和营利性办学提供了法律依据。这对幼儿教育和职业教育利好较大,同时两者市场份额靠前,社会资本营利性办学变得容易,对促进整体教育产业发展非常有利。

  二、教育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人有重视教育的传统,一直以来,子女教育都是中国家庭关注的重点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家长对子女教育更为重视。这也衍生出从幼儿教育,到K12教育,再到留学教育乃至职业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需求。早教的增长源自二胎政策的推广为其带来的充足入学需求,以及政府积极引导的学前教育发展;K12课外培训的增长源自入学年龄段人口数量回升带来的需求增长,而升学和国际化教育的理念驱动了对K12阶段应试培训与语言培训的需求;个人培训的增长则源自人们经济实力提高和提升竞争力意愿的上升。

  随着国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教育类支出占我国家庭收入的比例逐年升高。2012年,我国教育支出占家庭收入的平均占比约为30%,占比较1985年增长约12倍,并且预期该比例还将持续增长。2015年,中国教育产业的总体规模为1.6万亿元。在疫情的推动下,2020年3月K12在线教育渗透率达到顶峰,虽然目前仍处于消费普及阶段,但考虑用户对教育长期存在的消费需要以及互联网思维的深入普及,2022年K12在线教育行业的渗透率有望突破55%。目前K12在线教育教学模式主流包括1对1和大班模式,除了成本较高以外,1对1模式中学生体验更好且家长认可度也更高,平台运营难度较低。中国教育产业正迈入“黄金时代”,无论从整体行业规模还是市场活跃度来看皆处于扩张阶段。特别是培训领域,包括早教、K12培训以及职业培训,都将成为未来的主力增长点。

  (1)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

  民办教育是公办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发展。公办教育的特点是普及,经济,大众化。是保障居民的基本受教育权利。随着我国中产阶级的扩大,对高等、高端、专业的教育需求增大,所以我们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会跟美国等国家一样,精英教育在私立、高收费、高门坎、高素质。

  民办教育目前的问题是:一旦资本进入之后,办学会快速扩张,会影响办学质量。现在人们觉得高端幼儿园有保障,收费很高,但这个钱并不是进入老师的口袋,而是进入投资者口袋。而快速扩张伴随着资金紧张的问题,使得幼儿园的资金投入不足,而且教师的待遇也并不高。同时社会力量进入幼儿园有点尴尬和模糊,按理说民办幼儿园应该对市场负责,但是市场机制失灵,全国各地都存在着大量不合格民办幼儿园,监管难以到位,无法取缔,整体的学前教育资源匮乏。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结合我们滨河新区自身特点,首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第二,要做到大家能公平享受优质教育,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体现在起点公平,保障弱势群体公平受教育权利、精准教育资助和扶贫等方面;第三,加快缩小教育的差距、尤其是地区差距;第四,要重视园区学前教育,加强学前教育投入和管理,倡导科学育儿,在基本满足“有园上”的同时,努力保障适龄儿童接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推进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做到大家生活在此,孩子不输在起跑线的教育保障,并能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权利。第五,应该从资金的用途角度进行规范,收入的资金应该绝大部分用于教育本身,盈利应该作出明确的规定。让我们的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老百姓。

  发展民办教育要与公办教育的办学理念和运营机制拉开差距。如果所有的机构设置、办学理念、运转机制跟公办教育没有区别,那么根本无法公办教育竞争。所以公办教育要想取得一席之地:第一,提高教师入职门槛,老师不仅要学历高、资历好,更需要品德过硬;第二,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再有情怀的老师,教师也是一份职业,更多老师都是拿着微薄的薪水,靠着一腔热血和情怀坚持站在讲台上。提高薪资,既能保障教师队伍的稳定,同时也能吸引体制内的优秀人才流向民办教育;第三,提高民办教师的地位,教育本身就是受人尊敬的职业,不应有公办好于民办的偏见思想。尊重人才,爱惜人才,尊重一线的教职工;第四,改革创新民办教育的管理机制。应该向教育一线倾斜,而不是行政管理;绩效考核不应该评职称,资历老作为考核标准,应该加入学生及家长部分的打分部分;明确教师的职级晋升通道和工资涨幅标准;在一定范围内给老师教学的自由权和发挥权。

  (2)学前教育

  2013年,我国0~6岁婴幼儿数在1.4亿左右,0~3岁婴幼儿数达7000万。2013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保持在12%,城市新出生人口约占36%。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进一步放开,人口出生率将在2017年达到最高值。未来几年内,幼儿0~3岁早教消费的需求弹性较大,而3~6岁入幼儿园是刚性需求。据中投顾问相关预测报告显示,我国城市家庭平均每年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35.1%,占家庭总收入的30.1%。我国每个家庭在婴幼儿身上投入超过12000元/年,市场规模约1万个亿。而且这个数值仍在快速攀升中,巨大的教育市场已然形成。因此,我国幼教产业有着可观的消费需求和发展前景。

  从有关学前教育的政策可以看出,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在办园体制上,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和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服务体制。在投入体制上,加强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逐步建立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学前教育投入体制。

  早教行业在中国历经十余年的导入期后,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中城市已步入高速成长阶段,并且开始向二、三级城市扩散。展望未来十年,中国幼儿教育行业有着人口基数、城镇化、消费升级、家庭结构、教育传统五大因素的强力支撑,中国市场有足够的纵深,需求旺盛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有限的行业矛盾将使得未来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性产生高额溢价。目前幼教产业纵向一体贯通,0~6岁教育服务集团的不断涌现也逐步成为趋势,其在理论研究、课程及产品和渠道推广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规模效应、范围经济及品牌效应的优势不断凸显。未来幼教机构的竞争更倾向于结合自身资源、能力,在资本协同下,打通幼教产业价值链关键环节之间的比拼,在此背景下,平台型公司显然将更具生命力。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有望从需求端为教育产业带来更多增量,而最近热议的个税改革方案也被视作对教育产业的利好。有媒体报道,个税改革方案可能会将子女教育及职业教育支出纳入专项抵税。

  (3)K12教育

  在中国,K12教育是指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12年基础教育。由于学习时间跨度长、在校学生数量大,K12教育已经成为中国教育市场规模最大的细分领域。由于K12教育处于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并且学生成长的不可逆性带来的试错成本极高,家长对学生的课外辅导培训格外重视,因此与K12教育相对应的辅导培训服务需求空间巨大。

  K12在线教育虽然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仍存在三大发展难点:学生获取成本高、学生留存率低以及核心教育资源开发难度大。不过随着大数据、语音识别等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消费习惯的逐渐形成,制约K12在线教育的三大难点有望得到解决,有助于K12在线教学市场的拓展。

   K12教育必须打破地域限制,不能简单的以滨河适龄人口来讲。注册地在滨河,但是通过互联网大数据、AR/VR的应用,好的模式完全可以覆盖到整个银川宁夏,甚至全国。

  (4)在线教育

   在线教育的竞争力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线体验度,而是师资力量。体验度完全可以通过技术优化、模式设计实现,师资力量这块可效仿互联网医院模式,签约优秀教师。提高竞争力的同时也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分享,符合政策大方向。

  目前看来在线教育就是一个打包出售知识信息的平台。目前绝大部分的在线教育在互动性上比较欠缺,这也是大部分在线教育的问题所在。学生有了问题还是要问线下的老师。要提高考试成绩还是需要完成线下的作业,并且由老师检查,提供讲解。实体教育环境提供的更多是一种强烈的学习氛围,强制化的学习状态,以及社交的需求。互联网化对于教育更多是提供一些工具,比如在批改作业方面,但无法根本上颠覆教育行业。

  在互联网+的革命中,到底是线上流量带动线下,还是线下流量带动线上,这个问题决定了互联网教育最终的形态是传统线下教育向互联网的延伸,还是互联网企业将传统的教育颠覆。教育是一个线下流量质量很高的行业,是一种非标准化的产品,而且更以结果为导向,用户对于价格的敏感度并不高。这个特点就说明了教育很难纯互联网化,线下流量的质量一定要大大高于线上。

  国内的民办教育市场规模超过6000亿元,而在线教育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吸引了无数资本和创业者竞折腰。经过过去一两年的洗礼,教育O2O(Online to Offline)举步维艰,不仅没有革了传统教育的命,还在盈利模式的探索上不知所措。而传统线下教育培训机构除了拥有稳定的线下资源和师资以外,也在互联网+ 的攻势下顺应时代发展做出了很多改革。此外,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也将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和创业机会。教育行业对于投资机构来说仍是一座金矿,但随着我们会重点关注如下领域:1)顺应高考改革而生的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优质线下培训机构;2)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与职业经验分享平台;3)(性价比高的)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课堂体验的虚拟现实技术公司(硬件+软件+内容);4)专注在儿童教育领域的优质IP内容生产者。

  轻资产办学的在线教育培训公司,通过互联网的接入提供培训服务。对于该类机构,需要厘清几个问题。首先,为在线教育提供基础电信服务的网络接入服务提供商以及提供增值电信服务的网络平台,该等电信服务公司的服务内容是“电信”而非“教育”,仅仅是“教育”的对接,因此此类电信服务公司不属于民办教育范畴。其次,组织师资、研发课程、制作课程、“上架”销售课程的在线教育服务提供商,只要课程内容属于学历教育、学前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其他文化教育、职业资格培训以及职业技能培训的一种或多种,该等在线教育服务提供商即归属民办教育范畴。若课程内容难以归入上述6种类型的,是否适用新《民促法》仍有待规范性文件的进一步明确,而我可以推测的是:根据政府行政职能划分属于教育部门职责的领域,在该领域提供在线培训的也纳入新《民促法》的适用范围。再次,轻资产运营的在线教育机构,其办学面积有可能达不到一般民办教育机构的设置标准。根据19号文第5条的规定,“民办学校的设立应当参照国家同级同类学校设置标准,无相应设置标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因此期待地方政府在鼓励创新的原则下灵活设置在线教育机构的具体办学标准。

  (5)职业教育

  教育培训的市场十分庞大,必将成为未来的消费热点以及经济增长点。这是一个传统的产业,起步比较早,现在发展已经日趋成熟,同时也成长了一批具有潜力的辅导培训学校。在当前的国际竞争环境下,仅靠原有优势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贸易流程中的压缩成本,以及利润最大化的需求。因此加快电子商务的发展成为国内辅导培训学校产业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把握发展主动权、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成人教育的市场前景广大,从技能培训,素质提升都是很多点。目前市场上可提供点成熟产品如心灵成长,传统美学等是综合课堂和学员体验的内容,如果可以结合线上授课和线下的游学,实践,内容可以不仅仅是目前这些,可以增加更多内容,可以做针对退休人员等。

  (6)机器人教育

  机器人教育作为新兴投资方向,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渗透,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成熟应用,服务机器人将是一个爆发点,作为服务型机器人重要分支的教育机器人,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的。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4亿美元。据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达85亿美元,预计今后五年将以13%增长率成长,到2020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近160亿美元,而作为服务型机器人重要分支的教育机器人,2015年全球市场总额为1亿美元左右,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4亿美元,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

  (7)智慧教育

  大数据+教育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大数据分析已经被应用到美国的公共教育中,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力量。为了顺应并推动这一趋势,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2012年参与了一项耗资2亿美元的公共教育中的大数据计划。这一计划旨在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来改善教育。联邦教育部从财政预算中支出2500万美元,用于理解学生在个性化层面是怎样学习的。

  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必然会给教育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智慧教学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撑和推进,而未来人才的培养也必然离不开智慧教学。原来对我们这一代新鲜的阶梯教室,有电脑、投影仪,是非常新鲜的。如今移动互联网教育已是常态。未来人工智能教育则是趋势。

  (8)教育产业问题

  1、人才问题。自2013年到2014年在线教育热潮来袭之后,2016年到2017年,教育行业又迎来了其黄金发展阶段,民促法的实施、二胎政策的推出、资本退出的通道更为便利等条件使得整个教育行业又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但与此同时,出现了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人才供需不平衡。无论是义务教育方面、职业技能方面还是艺术教育方面,市场的需求远远超于供给,并且市场对于资源的需求变得更迫切更多元,既懂专业技术又了解教育行业的人才成为了整个教育行业的稀缺资源。

  2、教育产业不平衡问题。“名校效应”依然是主流,无论是幼儿教育还是职业教育,所以仍然需要加强与民校的合作与联合办学。先解决学校本身的问题,在解决学校与新区产业融合的问题。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与东部,南部地区人力资源公司的合作。东部、南部对技术类人才的需求依然占主体,人力资源外包是主要人才招聘渠道,所以人力资源公司更了解工厂公司的用人需求,产业升级的人员需求变化远远快于职业教育教学大纲的变化,针对用人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目标及任务,更注重人才对口求及实操。同时,通过人力资源公司的战略合作,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从而好的就业,促进招生率。

  3、教育与金融融合问题。目前文化教育与金融市场融合主要面临以下几大困境:1)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投入,民营资本介入很少,其他像金融行业也没有发挥作用;2)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一个症结在于中小型企业融资渠道窄; 3)由于我国银行主导型融资体系,直接融资占比长期过低 ;4)投资者专业度较低,专业机构缺乏行业研究支持,市场杠杆率过高。金融更好的服务文化教育产业需要金融创新,例如利用并购基金实现融资。金融支持文化教育产业要以市场为主导,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信贷结构,利用信贷手段,减少重复建设和无效、低效的文化旅游项目,按照市场化导向,助推文化教育产业做大做强,实现文化教育产业与金融业互惠双赢。

  在政策红利的利好下,未来“精英教育、全球视野、低龄化、多元化”四大特点将是领跑教育行业的主题,而与此同时,教育行业也正面临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否有能力打造出真正具有差异化的产品和具有竞争力的服务,提供客户真正需求但从未体验过的产品;二,升级后的市场需要建立多维度能力,是否能配置支撑新业务的团队,包括师资,是整个行业的挑战;三,高净值人群口味更加挑剔,不论是设计还是品牌理念,他们都非常关注,能否打造出专业的高端品牌至关重要。显然,国内很多投资机构进入教育领域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诸如威创股份、长方集团、通江投资集团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资本介入深度的变化,教育投资市场逐渐从原来资产证券化水平很低、大家蜂拥而入、抬高估值的状况慢慢清晰化,未来谁抓得住准确的市场需求,谁就能在教育赛道上拥有比其他选手更大的胜券。

  三、新区教育产业发展建议

  目前银川大学、幼师、包括滨河科技学院的学生就学,并不都是银川市及滨河新区自身人口解决的。教育如何成为新区人口增长红利的带动者,即教育移民措施。通过深度分析现有纺织产业,为打造西部纺织集群,进而通过全方位的产业配套带动,形成西部的时尚之都,新区迫切需要解决人口问题、产业用工问题,可见教育对于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为切实发展适合新区的教育产业,本次讨论具具体形成以下几点意见:

  1)开展继续教育。银川市及滨河新区自身人口较少,从存量和增量考虑:存量是针对于银川市及滨河新区现有人口,深度分析其诉求,以继续教育为主,因宁夏本身研究生和博士生人数较少,通过教育提高学历是关键,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学历提高+就业安排”一体化发展。增量方法有两个:一是需要大力发展“在线教育+人力资源库”,扩充资源,二是通过新区引入企业面向全国招工定向委培。收入为学生付费+企业付费。

  2)开展职业教育。新区目前不具备庞大的人口基础,不能满足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所要求的就学区域性,学龄人口不足以支撑K12段普通教育产业大规模发展,而高等教育在本地区也较为弱势。可以考虑发展精细化职业教育,结合周边产业的布局和发展进行深度的策划,从专业设置到教育模式的打造统筹规划。为新区企业提供专业的人员培训,打消企业对新区专业技能人力资源不足的顾虑,同时实现政府提升人力资源素质的要求。产学研的结合也是目前多地发展新园区的一种模式,利用教育为基础、通过引起相关企业,为企业提供需要的人才,为地区消化旺盛的工作需求,实现地区产业人力资源的闭环。匹配的产学结合实现1+1>2的效果。

  3)国内外学校合作。可将小孔明学校收回与国内外名牌学校合作,创立私立高中学校,在满足滨河新区小学初中高中一站式教育的同时有较高且稳定的收益。

  4)发展教育基金。打造一支教育基金投资教育,新区教育机构虽然都在发展,但还没有完全的与新区产业布局紧密结合,而且是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统一的局面,有待于进一步的集中。发展教育基金,培育教育企业,站在投资的角度让更多的社会团体教育机构加入到教育发展事业当中。教育方面本着造福社会、为企业培养人才的目标,耐心培育。

  5)发展人力资源产业。目前滨投成立了人力资源公司,就是为了解决新区人才问题,当然这样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深度研究如何将人才引入到新区各个企事业单位中,是可以考虑建设国际人才大厦或人力资源产业示范园:1、依托政府制定适宜人才引入的政策和本地人才解决政策;2、设立专门的机构引入国际国内及当地。

  6)开展品牌产业。新区的教育资源还很贫瘠,要考虑进一步的开拓和创新,比如设立设计师大厦,邀请全球各地设计师前来,一方面展示各自设计师的最新设计成果,另一方面为当地企业做一些设计方案。最主要是能够为宣传新区、展示新区成果。

  7)新区民办教育发展的考虑:1、深化校企合作,不简单的做人才委培,应打通员工从入职到退休离职整个周期的教育通道。例如入职后的学历提升,职称教育、专业技术的再学习,子女出国留学的服务等一些列与教育相关的服务。2、把握市场、产业发展方向,提前做好专业设置及特色培训。例如VR产业是未来发展方向,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提前开设VR应用方面的新专业,在VR产业发展的大浪潮中,培养出底端应用型人才,将会赢得大量企业的青睐。

  新区发展教育,首先在专业设置上,一要与新区及银川自治区产业对接,产学研一体化培养,二要与产业发展前沿对接,诸如物联网、大数据、新能源等,尽量减少传统专业的设置,其次,民办教育内涵建设非常重要,质量要放在首位,讲求长远发展,三是做好办学定位,应用技能型人才短缺,四是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通过国际化办学扩大影响。

  四、总结

  “当今世界的竞争,表面上是经济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人才的竞争,而科技、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在未来的日子里,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将教育事业推向时代的顶端。关于教育的话题从古至今从未间断,无论是过去的教育还是当今的教育都有很多关于它们的阐述。《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实施为中国教育产业多元化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支持,不同地区可以选择不同的教育产业模式,能够切实制定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教育产业。尤其在知识经济火爆的当下,大众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传统教育产业也衍生出更多的线上变现方式。早幼教、K12、国际教育、产业学习、职业培训等细分品类也预示着教育市场的巨大需求与无限商机,“教育”成为资本竞相追捧的领域。

  如何在即将到来的3万亿的市场里分一杯羹,不仅主导现在财富的分配,还代表着未来财富制造的契机。面对新区贫瘠的人口资源但又前瞻性的产业需求,做好教育投资是未来十年二十年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

上一条: 《印花税法》浅解
下一条: 浅谈国企内部审计面临的几个问题及解决对策
友情链接 Key projects
 
版权所有:银川滨河新区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16000853号
地址:宁夏银川市滨河新区创新大厦A座9楼 联系电话:0951-4033186 传真:0951-4033186 邮箱:btjt@bintoujituan.com
网站设计制作:银川天脉网络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1888586人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0467号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