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企业邮箱 | OA登录
资讯中心
 
行业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宁夏发展“全域旅游”探析

  发表时间:2020年10月22日  点击数:775 次

  一、认识“全域旅游”

  传统的旅游资源仅限于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观光产品和发展模式单一。全域旅游则是全面利用新资源,包括环境旅游资源,生活旅游资源,产业旅游资源。从而形成新体系,从单一到复合,涵盖观光、商务、城市、乡村、文化、休闲、度假、特种等各种旅游方式,结合各地方旅游特点,使得旅游产业形成闭环,发挥传统旅游业潜力。

  城市旅游中,传统模式是以资源形成产品,以产品构造产业,以产业聚集城市。现代模式则是金融、科技、人才、市场,要素聚集、创造聚集。传统经营城市一靠经营资源,掠夺性;二靠经营土地,一次性使用,一次性收入,这种模式已经走不下去,现在注重经营文化,经营环境,融合科技、文化、旅游的创新模式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乡村旅游从八十年代中期起源:成都郫县为典型代表。30年来农家乐发展迅猛,星火燎原。九十年代中期升级以古镇古村为代表,乡村休闲开始起步,原子化状况整合,产品逐步提升。新世纪中期以来大发展,以莫干山下洋家乐为代表,乡村度假开始萌芽,乡村旅游全面普及,近几年成为热点。目前已在全国普及,300万家农家乐,创造3000亿收入,实现上千万人就业。

  全域旅游是充分发挥旅游业综合功能和优势、服务经济全面发展的综合战略和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的战略平台,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促进旅游业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管理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细高效方式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从企业单打独享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最大限度满足大众旅游时代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发展新模式。

  全域“旅游+”型的长远选择是采取“N+旅游”的全域旅游开发模式。从短期来看,N可以是新型城镇化也可以是美丽乡村;从长期考虑,N是环境,全域“+旅游”型旅游目的地应着重环境保护,好环境才能做好全域旅游的文章。做好基础设施规划、完善公共服务产品,夯实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走三阶段融合发展道路,第一阶段注重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第二阶段从农业、工业或第三产业其他行业出发寻求发展特色;第三阶段结合特色走“N+旅游”的融合发展之路,N可以是现代农业、特色工业或其它。

  全域旅游与传统旅游相比:1)全域旅游更注重软实力的打造和提升。传统的旅游更多的注重景区景点的打造,如何更吸引游客,在硬件和基础建设方面投资更大。全域旅游的着眼点更高,考虑的更多是整个区域的旅游资源的整合,景区会是一个重要的整合点。所以旅游的顶层设计(战略、方向、路径)、旅游的管理机制(各部门协调、从业人员的管理、产业的规范)尤为重要,它关系到整个发展方向和实施的规则,全域旅游的落地效果。2)全域旅游打造的是产业化,城市旅游是基础。产业化的基础就是分工明确,城市和乡村需要协同发展,所以更需要分工明确。全域旅游的发展重点在于城市聚焦,其次是乡村旅游。全域旅游需要多部门、多产业的协同,城市的基础更适合全域旅游的发展需求,城市是消费的集中地,也是扩散地,做好城市旅游是全域旅游的基础,城市旅游向乡村旅游延伸。3)注重特色文化文旅的品牌塑造,做好旅游目的地的宣传推广。我们都知道木桶定律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但是如果木桶的长的木板足够长,那么这只水桶装的水不会受限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东部旅游比西部旅游的发展具有先天不可比拟的优势,所以我们只是盯着自己的短板,不断的花大力气去弥补和提高,也许到头来依然达不到效果。品牌充其量是一种技术,目的是实现整合并收获整合带来的声誉红利。4)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全域旅游能不能做好,最终还是看人,有没有这样一批懂旅游、爱旅游、爱宁夏的人去为宁夏旅游事业的发展而奋斗。全域旅游的从业者属于稀缺型人才,所以需要外部引进一批,本地团结一批,未来培养一批。创造和行成尊重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的良好风尚和氛围。以需要以广阔的事业发展空间留人、以志同道合、真诚淳朴的感情留人和以丰厚可期的待遇留人。将人才留在宁夏,留在旅游行业,宁夏全域旅游未来可期。

  全域旅游的根本落脚点还是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高速度的增长向高质量的增长转变。传统旅游都是景点、单一、粗放,它的归属权属于旅游业、相关的产业管理也是各自独立,诸如酒店业、交通业等。全域旅游变为全景、全时、全民、全业更是归属于城市区域的综合治理,需要服从从区域的发展来规划。以前我们对宁夏旅游的概念就是镇北堡影视城,沙坡头景点,被点化和片面化,那么全域旅游就是宁夏这个省份整体作为一个大景区,旅游目的地去打造,景区内旅游资源、产业被合理化的整合和运用及运营。

  推进全域旅游并不是到处建景点景区、到处建宾馆酒店,恰恰相反,全域旅游更加关注景点景区、宾馆酒店等建设的系统性和规划布局的合理性。景点景区、宾馆酒店建设和管理仍然是必要的,而且要提高质量、层次。在全域旅游格局中,到处都是风景而非到处都是景点景区,到处都有接待服务而非到处都是宾馆饭店。全域旅游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开发性保护模式。全域旅游强调的是旅游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通过全面优化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旅游功能、旅游要素和产业布局,更好地疏解和减轻核心景点景区的承载压力,更好地保护核心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设施、要素、功能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从实践的角度,以城(镇)为全域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尺度最为适宜。

  全域旅游,至少要做到一下几个全域:第一,空间全域。全域旅游示范区一定涉及所有的地方,达到空间全域。一个示范区还只是着重两个景区,这两个景区抓完了就完了,显然不对。第二,行业全域。涉及各行各业,不是简单的小旅游概念,各行各业都要在全域旅游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谋求自己的新发展,形成新的增长点。第三,消费全域。客人从他家里出来,消费过程就已经开始了,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消费都是全域旅游的消费,这是消费全域,涉及整个的生活过程。第四,时间全域。包括全年、全时,一年365天怎么用,如果说一年只能用三个月,这个地方的旅游就难以为继。第五,社会全域。包括社会的各个层面,不仅是政府,也不仅是企业,涉及各个乡镇,涉及各个阶层,大家都来投入,这才能形成社会全域。第六,发展全域。包括各个领域,跨越各个行业。比如环保领域怎么做,教育领域怎么做,各个方面都涉及到。

  二、宁夏旅游现状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做出了“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的重要指示。我区作为全国第二家全域旅游示范(省)区创建单位,已经站在了中国全域旅游发展的前沿,对宁夏来说,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条件,都具备发展全域旅游的良好基础。

  宁夏作为典型的大陆性内陆气候,每年旅游淡旺季随着季节变化非常明显!旅游行业的人经常说的一句话,干半年闲半年,半年要赚一年的钱。旺季各大景区、酒店、旅行社可以说生意火爆,但是一过10月20日,随着天气转冷,到来年的4月底,基本进入宁夏旅游的淡季,生意和旺季比差距悬殊。所以宁夏发展全域旅游有一个点是必须解决的,如何发展冬季特色旅游。银川包括周边每年冬季存雪期不超过60天,无法像东北和新疆发展冬季雪上冰上项目,无法经营4个月的时间,投资产出低。各大景区、沙漠、黄河等旅游元素,冬季基本无法运营。宁夏的冬季户外旅游开发难度太大。从室内角度看,目前已知的天山水世界、方特水上乐园、上陵海拉拉乐园、回乡文化园温泉水世界,是在银川东南西北打造的四个重点大型室内游乐项目。室内项目虽然这是解决冬季旅游的一个办法,但是没有形成文化和规模,是无法打动区外游客进入宁夏的。我们唯有抓住宁夏特色,打造文化旅游、特色旅游服务,围绕东线黄河、西线贺兰山葡萄酒、悦海城市湿地,做足本土特色文化挖掘,学习故宫做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学习长沙做旅游特色服务开发。做到旅游政策扶持,引进国际国内优秀合作伙伴,解决户外旅游难题,深耕文化品牌,扎扎实实打造文化IP。形成差异化特色旅游目的地。宁夏旅游主要以沙漠和边塞旅游为主,缺少多层次、多种类的旅游嵌套发展,而六盘山区域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统筹协调发展,主打以“休闲、养生、农家乐”,通过自然资源与红色文化的协调布局,打造一条特色旅游带。

  据宁夏旅游局2016年的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到宁夏旅游的群体中陕西、甘肃、内蒙等周边省份人群占比近7成,这是受国内节假日、地域、消费水平和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所以在全域旅游推介中可以结合这一特点做文章。乡村游、休闲游、生态游成为宁夏全域旅游新亮点。

  “十一黄金周”期间,宁夏农家乐接待游客47.43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435.54万元。固原市接待乡村游游客18.94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034.80万元,成为全区乡村游的排头兵。“十一黄金周”区内旅游景区中,沙坡头景区以接待18.92万人次、收入2962.3万元,增长9.04%和10.92%夺得冠军。其后分别是沙湖、镇北堡西部影城和水洞沟,营业收入分别为2651万元、1605.37万元和1534.2万元。同时,十一期间,宁夏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4.0%、宁夏食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23.2%、宁夏家用电器销售额同比增长19.9%。 另外近几年综合娱乐节目《舌尖上的中国》、《爸爸去哪了》对宁夏的旅游宣传带动作用比较明显,今后可以更多的将宁夏全域旅游的名片植入到此类高质量的综艺节目或影视节目中进行推介。

  现在的人们不是有了钱就去买房,买车等,而是想出去到这个世界走走看看,旅游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全民旅游和个人游、自驾游为主的全新阶段。现实要求我们必须从现在的景点旅游模式转变为全域旅游模式。“全域旅游就是要把一个区域整体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实现景点内外一体化,做到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环境。全域旅游是空间全景化的系统旅游,是跳出传统旅游谋划现代旅游、跳出小旅游谋划大旅游格局转变。宁夏文化旅游资源涵盖了人文旅游资源景系的几乎所有景型,因此,深入挖掘宁夏民族区域特色资源,并注重发展旅游业的拉动、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不仅如此,还将充分发挥“旅游+”的综合带动功能,全面推进旅游与农业、林业、文化、科技、体育、养老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共生共荣。引导旅游企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广泛开发新线路、新产品,培育一批成熟的宁夏特色旅游商品,全力促进旅游新业态发展,拉长旅游消费链条,提升旅游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

  发展全域旅游,就是把全区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发展全域旅游,让“景区宁夏”更美丽,全域旅游发展,需要更多有特色、有亮点的品牌产品,在景区升级打造上,宁夏以A级景区为代表、龙头景区为核心的观光旅游产品,加快青铜峡黄河大峡谷、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盐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等景区5A级创建步伐。同时,多家景区、旅行社联手宣传促销,推出精品线路,构建“快旅慢游”体系,真正让游客望得见贺兰山、看得见黄河水、记得住塞上江南风情。

  宁夏具备全域旅游的自然条件,但当下各景区和旅游相关产业还处在各自为营的状态,没能实现很好的联动,致使宣传、推广过于分散。所以发展全域旅游可以在景区之间、旅游相关产业之间的联动上下功夫,制定全域旅游政策时在这些无人问津的真空地带加大公共投入力度,必定能大幅提升全区旅游相关产业综合营收。

  宁夏的旅游景区在自身的体验性、多样性、互动性、配套性方面已在不断趋于完善,景区的开发深度已接近顶点,全域旅游概念的不断普及,让同区域内的不同景区形成了集客合力,共享游客资源,在不断完善景区配套及连接路线周边配套的同时,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先做好定位,再进行全域旅游品牌化包装,将品牌文化融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当中,结合立体的媒体推广,以独特、鲜明的全域旅游文化概念带动游客、留住游客。

  三、银川全域旅游建设意见

  宁夏旅游分为两部分来看,第一,银川应作为整个宁夏的旅游集散地,由银川分散至各大景点景区。银川作为宁夏的省会,酒店住宿,医疗急救,交通信息都是其他市县不可相提并论的,具有一定优势。而且能为游客逗留银川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银川主要的客户群体是全国的客户和国际客户,根据入境游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外客户对西北地区的旅游热情远高于东部地区。第二,银川的周边市县应主要发展休闲游和假日游,主要承接是银川人民家庭游,及周边市县的周末假日游。目前大多数家庭都会拥有1部代步车,而且周边县市车程基本在4小时以内,相对于其他地区的人对环境相对熟悉,周末都可以往返,符和自驾游的发展趋势,同时又满足了周末出游休闲的需求。

  让游客望得见贺兰山、看得见黄河水、记得住塞上江南风情。要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内涵,讲好宁夏故事,推动旅游和文化深度融合。要开发具有宁夏特色、体现时代风貌的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产品附加值,让游客知道宁夏不止有枸杞。宁夏是一片美丽神奇的土地,是祖国西部的一颗明珠。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老的黄河文化、浓郁的回乡文化、神秘的西夏文化、光荣的红色文化,和谐共生,交相辉映。水洞沟旧石器遗址、贺兰山岩画记录着远古时期的生活场景,引黄灌溉造就了“天下黄河富宁夏”的传奇。在区域面积仅有6.6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汇集了全国十大类、95种基本类型旅游资源的八大类、46种,旅游资源呈现出多样性、全域性特征,享有“中国旅游的微缩盆景”的美誉。旅游交通体系不完善。宁夏高铁尚未建成,普通铁路运输周期长,严重影响了远程客源到宁夏旅游愿望的实现;旅游服务设施不健全。旅游服务设施配套不足、衔接不够,还没把景点串成“画卷”、把“珍珠”串成“项链”。智慧旅游体系建设覆盖全区的智慧旅游系统和旅游数据中心仍在建设之中,全区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OTO、OTA现代旅游服务供应商;旅游人才不足、力量薄弱。全区旅行社和A级景区从业人员远远少于周边省份,既懂经营又会管理、既懂旅游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职业经理人等高级人才严重匮乏。宁夏旅游要结合实际,在自治区党委、政府有领导下,按照“全景、全业、全时、全民”的模式,把旅游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走创新发展之路。

  总体来看,我市发展全域旅游的条件基本具备,全域旅游态势看好。但是,制约我市全域旅游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依然存在,主要有:一是旅游发展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旅游产业投入严重不足,发展动力不强,融资渠道不畅通;二是全域旅游制度体系尚未建立,影响了我市全域旅游的科学健康发展;三是旅游发展配套设施建设薄弱,如交通、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导致游客出入银川不便捷,满意度较低等。四是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紧缺,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制约了旅游行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五是现有的景区景点文化内涵挖掘整理不够,缺乏能够吸引更多回头客的具体内容。 为深入贯彻银川坚持“绿色、高端、和谐、宜居”城市发展理念的目标要求,进一步推动我市全域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议:

  1.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发展机制。制定促进扶持旅游产业发展的奖励措施,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开发和经营旅游景区,激活旅游企业发展动力。

  2.进一步加快全域旅游顶层设计。把银川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不断优化旅游发展空间布局,落实配套措施,完善全域旅游发展的制度框架体系,为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升级做好顶层设计。加快产业布局,以点带面、以线连片、一体发展,推动形成我市全域旅游发展的新格局。

  3.进一步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旅游交通标志牌、旅游导览图、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加快构建旅游信息综合服务系统,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和网上支付等智慧旅游业务,建设旅游大数据库,构筑全域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实时监控。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交通枢纽及重点景区、酒店宾馆等公共场所设置电子屏等信息平台,及时向游客发布旅游信息,全面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

  4.进一步加强旅游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和各职业技术院校等高校的资源优势,加强旅游新业态领域的人才培训。加大对导游、讲解员和星级服务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服务的整体水平。

  5.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法治环境。抓好对有关部门、旅游经营者及从业人员的普法宣传,制定并形成一系列相配套的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全社会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加强旅游执法水平,开展联合执法,严肃查处违法行为,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建立旅游安全预警机制和应急救援体系,完善旅游安全设施设备,构筑旅游安全保障网络,坚守旅游安全底线。

  6.进一步加大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银川市地理位置特殊,处在黄河文化、长城文化、农耕文化、草原文化、边塞文化等交汇融合的地带,山、水、沙、草原、大漠、古长城等等,旅游文化资源极为丰富,有着得天独厚发展全域旅游的优势。源远流长的黄河两岸、亘古蜿蜒的长城边上,自古到今,许多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亟待我们挖掘整理。所以应认真挖掘银川地域文化资源,把握好本地的文化底蕴和脉络。创新发展理念,不断拓宽发展思路,精心打造地域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让银川全域旅游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独树一帜,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7.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银川全域旅游的力度和广度。借鉴全国各地有效的形式和做法,借助多种媒介和平台,通过专题片、推介会、举办节庆活动等行之有效的形式和方法,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和广度,努力提高银川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充分利用机场、车站等平台,枸杞、长红枣、牛羊肉等特产,打造立体式、全方位的宣传体系。

  “全域旅游,全面发展”作为一种战略思路,需要我们在重视景区挖掘及宣传的同时,也要补齐基础配套设施短板,多方面一起下手抓落实。基础设施的便利,招牌景点的吸引,加上文化色彩或各式主题活动的配合举办及宣传,定能更好的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同时根据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可以看出,人们都美好生活是充满向往的,而旅游其实就是美好生活依托的一部分,所以说全域旅游的市场空间很大,能通过一种概念,一种对美好的追求把大家吸引来,同时能留下他们,通过一种营销或其他手段促使其完成全域旅游,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完成的。

  (投资发展部)

上一条: 住房公积金除了买房,还能提取,你知道吗?
下一条: 年末结账未取得发票的成本费用处理
友情链接 Key projects
 
版权所有:银川滨河新区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16000853号
地址:宁夏银川市滨河新区创新大厦A座9楼 联系电话:0951-4033186 传真:0951-4033186 邮箱:btjt@bintoujituan.com
网站设计制作:银川天脉网络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1891312人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0467号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