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企业邮箱 | OA登录
资讯中心
 
行业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稀土产业研究报告

  发表时间:2019年07月23日  点击数:1531 次

  一、稀土基础知识

  (一)稀土的概念

  稀土(Rare Earth),是化学周期表中镧系元素(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和钪(Sc)、钇(Y)共十七种金属元素的总称。

  最早发现稀土的是芬兰化学家加多林(John Gadolin)。于1794年从一块形似沥青的重质矿石中分离出第一种稀土"元素"(钇土,即Y2O3),因为18世纪发现的稀土矿物较少,当时只能用化学法制得少量不溶于水的氧化物,历史上习惯地把这种氧化物称为"土",因而得名稀土。

  (二)稀土分类

  通常按照原子质量、矿物特点、萃取分离条件等对稀土进行分类,具体分类情况如下:

  图表1 稀土分类

 

  我国稀土分布呈现以下特点:中重稀土主要分布在南方,如江西,轻稀土主要分布在北方,如内蒙古包头。

  (三)稀土应用

  稀土具有极为丰富的光、电、磁、热等特性,既可广泛应用于玻 璃、冶金、陶瓷、石化等传统领域,也可应用于永磁材料、储氢材料、 催化剂、高温超导等各种高新技术领域。应用领域的广泛使得稀土被 誉为“工业味精”。

  图表2 稀土在传统产业领域中的应用

 

 

 

  图表3 稀土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四)稀土产业链

  稀土产业链包括上游开采、中游分离及冶炼、下游材料制造、终端应用四大环节,中国目前具备完整的稀土工业体系,在前中端环节具备全球话语权。稀土产业链简图如下所示:

  图表4 稀土产业链简图

 

 


  资料来源:中国稀土行业协会

  二、稀土产业链上游分析

  (一)全球稀土矿储量及开采情况

  1、全球稀土矿储量情况

  稀土元素在地壳中丰度并不稀少,只是分布极不均匀。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已探明稀土矿储量达12000万吨。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美国稀土矿储量居前,占全球稀土矿资源总量的79.75%。其中中国稀土矿储量4400万吨,占世界储量的36.67%,居世界第一位。

  图表5 全球稀土矿储量情况(万吨)

 

 

  数据来源:wind

  图表6全球稀土矿储量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wind

  2、全球稀土矿产量情况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稀土矿产量17万吨,产量居前位的分别为中国、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印度、泰国,约占当年稀土矿产量的95%,其中中国稀土矿产量达12万吨,占全球稀土矿总产量70.6%,成为全球最大稀土矿资源供应国。

  图表7主要国家2018年稀土矿产量情况(万吨)

 

  数据来源:wind

  (二)我国稀土矿储量及开采情况

  1、我国稀土矿储量情况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稀土矿储量4400万吨,占全球稀土矿资源36.67%,居全球首位,是名副其实的稀土储量大国。我国稀土资源分布呈现明显的区域集中,内蒙古包头的白云鄂博、 江西赣南、广东粤北、四川凉山为稀土资源集中分布区。我国稀土资 源又可以分南北两大块,北方多为轻稀土资源,如氟碳铈矿,主要分 布在内蒙古包头的白云鄂博矿区,其稀土储量占全国稀土总储量的 83%以上,居世界第一,是我国轻稀土主要生产基地。南方则多为中 重稀土资源,如离子型稀土矿,主要分布在江西赣州、福建龙岩等地 区。

  图表8 我国稀土资源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CIB Research

  2、我国稀土矿产量及控制开采情况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稀土矿产量12万吨,占全球产量70.6%,居世界第一位。稀土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同时又是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我国对稀土严格实行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管理,政策规定不得无计划、超计划生产。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共同下达的2018年度全国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计划分别为12万吨、11.5万吨。

  图表9 我国稀土矿历年产量及控制开采情况(万吨)

 


  3、我国稀土企业

  2014年,工信部发布《大型稀土企业集团组建工作指引》,2016 年12 月,随着中国五矿集团组建工作通过验收,我国六大稀土集团基本整合完成,形成北方一家稀土公司(中国北方稀土集团)+南方五家稀土公司(中国铝业公司、广东稀土集团、厦门钨业、中国五矿集团、中国南方稀土集团)的新格局。六大稀土集团包揽了全国生产总量控制计划。

  图表10 我国六大稀土集团基本情况

 

  小结: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占据全球36.67%的稀土矿资源同时贡献了全球71%的稀土矿产量,是名副其实的稀土资源大国和产量贡献国。稀土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同时又是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我国对稀土严格实行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管理,目前六大稀土集团包揽了全国生产总量控制计划,稀土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

  三、稀土产业链中游分析

  (一)稀土分离冶炼工艺简介

  冶炼加工以稀土精矿为原料,分解稀土精矿主要有酸法分解和碱 法分解两种方法,一般根据精矿的类型、品位特点、经济合理等原则 选择适宜的工艺流程。稀土冶炼方法有湿法冶金和火法冶金。

  中国稀土生产体系完整,在采矿、选矿、冶炼和分离等环节技术优势明显,且生产效率极高导致成本在全球极具竞争力。

  图表11 稀土生产工艺流程

 


  资料来源:网络公开资料

  (二)稀土分离冶炼格局

  我国在稀土采掘、冶炼、分离提纯方面占据绝对领先地位,具备极强的话语权。2018年,全球稀土冶炼分离产量约为14.6万吨,其中中国冶炼分离产量为12.5万吨,约占86%。除中国以外,具有稀土采选分离能力的企业包括莱纳斯(2.2万吨处理能力)和印度丰通(4500吨处理能力)。马来西亚莱纳斯是全球最大稀土提炼厂,也是中国以外最大的稀土供应基地。此外,美国莫利矿业公司(Molycorp)于2015年申请破产后,美国便再无稀土冶炼分离能力。

  (三)中游产品进出口情况

  据海关公开数据统计,2018年我国进口稀土产品总量约9.82万吨,较上年3.52万吨增长179%,其中,稀土金属矿2.9万吨,较上年0.08万吨增长3729%;稀土化合物6.92万吨,较上年3.43万吨增长101.75%;稀土金属6吨,较上年80吨下降92.1%。从进口结构的角度来看,稀土化合物占比最大,占70.47%,其次为稀土金属矿,占29.5%。从同比幅度上来看,稀土金属矿与稀土化合物增幅明显,主要是因为在国内持续的供给侧改革与环保打黑的共同作用下,国内稀土矿资源供给快速收缩,海外进口成为稀土冶炼分离产业的替代来源。主要进口国家为美国、缅甸、马来西亚、法国和日本,合计占总进口量的99.51%。

  图表122018年我国稀土产品进口情况

 

 

 

  数据来源:招商证券

  根据稀土行业协会数据,从2012年至2016年,稀土出口量迅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为23.76%,最近两年出口增速趋缓,但总量仍然稳定上升。2018年稀土出口总量(实物)为5.3万吨,其中大部分出口产品为稀土化合物,共出口4.57万吨,占比86%,而稀土金属出口为0.73万吨,仅占比14%。出口金额为5.123亿美元,同比增长23.1%。平均价格9.66美元/千克,同比增长18.8%。出口总量占稀土冶炼产品产量比例为37.6%,这个比例表示出口对我国稀土冶炼分离产品去向的贡献度,即接近4成产量用于出口,出口国别集中于日、美、欧洲等国。

  图表13我国稀土出口量(实物)及增速

 

  数据来源:wind

  我国稀土进出口变化呈现“进口近年激增,出口稳定增长”的格局。进口激增来源于1)持续的供给侧改革与环保打黑的共同作用下,国内稀土矿资源供给快速收缩,缅甸进口的混合碳酸稀土成为国内冶炼分离产能的中重稀土矿的替代来源;2)美国Mt.Pass复产后,产能爬坡顺利,由于美国国内冶炼分离产能欠缺叠加经济性考量,初级原料经由海运进入国内。

  四、稀土产业链下游分析

  (一)全球市场分析

  全球范围内,稀土下游应用主要包括永磁材料、催化材料、抛光材料和冶金材料等。永磁材料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节能风电、节能空调、汽车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子工业等前景较好领域的广泛应用而需求良好,在全球稀土消费领域占比最高,约35.9%;催化材料主要用于汽车尾气净化和石油硫化裂化等稀土传统应用领域,消费占比约15.2%;其次为抛光材料和冶金材料,占比分别为11.1%和8.4%。

  图表14 全球稀土下游应用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新材料在线

  稀土消费市场主要在中国和日本,稀土消费占全球消费总量的57%和21%,其次是美国和欧洲国家。

  从各国的消费结构看,中国最大的稀土消费领域是永磁材料,占比42%;日本最大的稀土消费领域是应用于下游电子行业的抛光粉,占比26%;美国消费稀土最多的领域是催化剂,占比22%。

  图表15全球各国稀土消费比例 图表16中国稀土消费结构

 

  图表17 日本稀土消费结构图表18 美国稀土消费结构

 

  钕铁硼是目前第三代稀土永磁体,由于较高的磁能积优势,使电子仪器、通信设备等逐步向小型化、轻薄化方向发展,下游应用空间广阔。据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高性能钕铁硼(NdFeB)永磁材料产量为5.5万吨,较2016年增长10%。未来几年下游应用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对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预计到2020年产量将达到7.45万吨。

  图表19 全球钕铁硼永磁材料产量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新材料在线

  (二)国内市场分析

  2018年我国生产磁性材料(毛坯)共15.5万吨,出口磁性材料合计3.93万吨,出口占产量比例为25.34%。其中2018年稀土永磁体出口3.27万吨,占磁材出口量的83%,出口额16.9亿美元。共出口到107个国家和地区,德国4991吨居首占15.27%,美国4103吨位列第二占12.55%,韩国3206吨,占9.81%,位居第三。

  我国稀土永磁消费占比为41.7%,其他应用消费占比为58.3%。稀土永磁材料中用量最大的是被称为“磁王”的钕铁硼,钕铁硼主要的7个应用领域需求量,其中新能源汽车是应用前景最好、增速最快的领域,风力发电、变频家电和节能电梯是应用较大的低碳工业领域。

  图表20 国内钕铁硼永磁材料应用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新材料在线

  高端钕铁硼销售毛利率可达20-40%。国内几家大型钕铁硼生产商中科三环、正海磁材等高端钕铁硼生产商一方面通过不断的技术积累和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通过不断申请专利、对高端产能扩产等方式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和销售优势以及上市企业的融资优势帮助企业不断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的毛利率。

  图表21 国内主要钕铁硼永磁材料生产企业情况(吨)

 

  五、产业政策分析

  2011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是规范稀土行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之后陆陆续续出台了一些列细化文件,均旨在规范和引导我国稀土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凸显稀土国家战略性资源的重要地位,从稀土矿的开采、冶炼分离及下游应用方面均进行了规定和引导。

  在一系列政策规范下,我国稀土行业发展中非法开采、冶炼分离产能扩张过快、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严重、高端应用研发滞后、出口秩序较为混乱等问题得到了较好改善。随着稀土属于国家战略性资源的地位的日益提升,稀土行业规范化发展和产业引导仍将持续进行,加强稀土行业管理,加快转变稀土行业发展方式,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将是未来政策的主要发力点。

  图表22 我国稀土产业主要政策

 

  六、产业发展问题及趋势分析

  (一)产业发展主要问题

  一是稀土初级产品生产能力过剩,违法开采、违规生产屡禁不止,导致稀土产品价格低迷,未体现稀缺资源价值,迫切要求进一步规范行业秩序,严格控制增量,优化稀土初级产品加工存量,淘汰落后产能。

  二是我国稀土产业整体处于世界稀土产业链的中低端,高端材料和器件与先进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产业整体需要由低成本资源和要素投入驱动,向扩大新技术、新产品和有效供给的创新驱动转变,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稀土高端材料和器件产业。

  三是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部分地区乱采滥挖、无序开采的问题时有发生,导致产量偏大、恶性市场竞争。采选、冶炼分离等生产过程污染环节较多,一些企业缺乏必要的环境保护设施和生态恢复措施,污染问题仍需加快解决。

  (二)产业发展趋势

  一是行业监管将进一步趋严。严厉打击非法开采、冶炼提纯违法违规行为,治理小散乱状况,提升行业集中度;严格稀土污染排放标准并加大环保检查及处罚力度,加强环境治理力度;继续实行稀土开采及冶炼提纯配额制,化解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问题,维持稀土市场供求平衡。

  二是引导产业向中高端发展,提升产品附加值。尽管我国在稀土矿开采、冶炼提纯方面独占鳌头,但在下游产品开发及应用方面仍存不足,力争稀土行业整体步入以高端应用、高附加值为主的发展阶段,让稀土战略价值得到充分发挥,是未来我国稀土产业发展重要任务。

  三是稀土资源国家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稀土应用广泛,直接影响到其下游多个行业的发展,我国作为稀土基础储量大国和资源供给大国,低端粗放产品出口和高端产品进口的格局将逐渐转变。

  七、总结

  稀土已经成为高科技产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基础材料,但稀土在全球的分布及其不均匀,具有较高的勘探和开采难度,较复杂的冶炼分离工艺,对环境破坏较大,综合成本较高。而中国稀土具备明显资源优势和开采、冶炼成本优势,在前中端环节具备全球话语权。

  稀土属于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我国对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采取严格的指标限制,目前六大稀土集团包揽了全国生产总量控制计划,大企业集团主导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稀土开采及冶炼提纯行业垄断地位不断提高,从行业竞争和产业政策来看,进入稀土产业链中上游的难度很大。

  稀土附加值较高的是下游稀土材料及其应用环节,目前我国稀土行业以初级产品为主,深加工产品相对较为落后,产业链下游环节发展空间大。整合中高端应用产业链,加快稀土新材料及高端应用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全产业链竞争能力,将是我国稀土产业未来发展重点。

  滨投集团 产业研发部

 

上一条: 印章管理注意事项
下一条: 节能环保产业简析
友情链接 Key projects
 
版权所有:银川滨河新区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16000853号
地址:宁夏银川市滨河新区创新大厦A座9楼 联系电话:0951-4033186 传真:0951-4033186 邮箱:btjt@bintoujituan.com
网站设计制作:银川天脉网络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1889564人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0467号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