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企业邮箱 | OA登录
资讯中心
 
行业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节能环保产业简析

  发表时间:2019年07月18日  点击数:966 次

  一、产业介绍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与装备、产品和服务的产业,从源头减量、过程利用和末端处理的角度来看,主要包括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三个子行业。其中,节能行业是从工业活动前端提升能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从源头减少能源的投入;环保行业更多的是对工业和生活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处理,从后端减少污染的排放;资源循环利用行业既是连接前端节能和后端环保的桥梁,又可以形成资源的内部循环利用。从服务对象来看,节能环保三个子行业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若干个二级子行业,其中,节能行业包括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运输节能和生活节能等二级子行业,环保行业包括大气治理、水治理、土壤治理、固体废弃物治理等二级子行业。

  水污染治理方面,我国水污染防治技术比较成熟,A2O法、BAF法、SBR、氧化沟、厌氧接触法、膜材料开发、膜生物反应器等各类生物处理技术和各类物理、化学和物化处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不过,部分特殊污染物处理技术、膜技术、紫外线消毒技术等部分关键技术及设备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部分高端产品尚依赖进口。

  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我国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技术和工艺,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和突破。其中,袋式除尘器的应用已覆盖到各工业领域,成为我国大气污染控制,特别是PM 2.5 排放控制的主流除尘设备,而且电除尘设备已经出口到30多个国家。但我国市场上普遍使用的脱硝催化剂还主要依赖进口,烟气脱硫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土壤与地下水修复方面,生物化学还原稳定化技术、土壤淋洗装备、植物修复技术等已比较成熟,已广泛应用于多个土壤、地下水修复工程。但在场地污染模拟与风险评估软件、土壤地下水污染监测技术与设备等方面与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方面,我国已经掌握了固化法、高温蒸煮、焚烧及堆肥和填埋等有效的处理处置手段,大型城市垃圾焚烧技术已实现国产化,垃圾填埋仍是我国垃圾处理的主导技术。在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理方面总体上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尚有一段差距。

  环境监测方面,我国自主研制的仪器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光谱类环境监测技术与仪器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在不断缩小。我国生产的烟尘采样器、烟气采样器、总悬浮微粒采样器、油份测定仪、污水流量计等环境监测仪器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市场上占有很大比例。不过,大型实验室用的原子吸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气相色谱仪等监测仪器自动控制技术采用国产的程度较低,关键零部件尚依赖进口。

  环保产业强调全产业链概念,即强调推进从产品销售商向综合服务商的转化,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包括加大专业化工程成套总承包、运营服务业务,促进向产业链一体化的特许经营、BOT等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发展。

  环保产业的这种空间配置与我国资本要素的空间配置是基本重合的,充分体现出环保产业“亲资本”的特点,其原因直观简单:任何产业的发展都是追逐资本的,没有资本支撑,产业发展无从谈起。但是产业可以因资本而分布,污染却不是因资本而分布,环境保护的需求更不是因资本而分布。环保产业不同于一般产业,承担着为公众提供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的责任,这就要求环保产业的空间配置不能是亲资本的,而应当是均等化的。否则,环保产业势必被作为追逐商业利润的工具,丧失其公共品属性。

  二、产业现状

  全球最大的50家环保企业,其产值达865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发达国家环保装备市场已经接近饱和,甚至存在供大于求现象,环境服务业占市场份额接近70%,环保装备业的市场份额还在进一步萎缩,表现出明显的成熟市场特征。

  与此相比,我国环保产业的集中度不高,专业化分工体系还不是很清晰,尚未形成完整顺畅的产业链,企业规模小而分散,不能形成规模生产。目前,具有较强技术经济实力和较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大型环保企业数量占全国环保企业比重不足5%,且专业化程度低。

  近年来,国家在环保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2015年底,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1%左右;预计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3%。

  “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以年15%-20%的速度增长,约为同期GDP目标增速的2-3倍,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已达到4.5万亿元。“十三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前景依然广阔,据专家预测未来十年,我国环保产业的增速有望达GDP增速2倍以上,“十三五”期间环保行业投资规模有望超过17万亿元,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将达15%以上。到2020年,产值过百亿的环保企业将超过50家。

  近130家节能环保概念上市公司发布了2017年年度业绩快报或年报,其中碧水源、三聚环保、东方园林等龙头企业净利润均破10亿元,同时取得亿元净利润的公司不下75家。2017年产业规模达5.8万亿,同比增长超15%,主要集中于水供应/水处理、回收/循环和废弃物管理,三者占比合计超过85%。2012年至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水耗分别下降29.5%和26.6%,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约10.7亿吨,规模以上工业累计节能约7亿吨标准煤。

  但是在约50000家环保企业中,绝大多数规模较小,与环保产业本身的体量形成强烈反差,即“恐龙一样大的市场,蚊子腿一样的企业”。仅有不到1%的公司初具规模并掌握了市场话语权。环保市场一路攀高,各路巨头竞相杀入,一出出并购大戏看的人心惊胆战,但有些并没达到加速产业布局、业务扩张、强化产品技术等效果,反而出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治理项目与运营装备频频“晒太阳”。

  从产业投资规模来看,预计”十三五”期间环保产业投资相比‚十二五将增长250%,其中水处理产业投资增幅将达到60%。海绵城市、城市综合管廊、黑臭水体处理、水十条、大气十条、土十条等政策将直接撬动万亿级产业投资,”十三五”期间环保产业投资规模预计将达到17万亿元。根据发达国家经验,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3%,才能有效实现环境改善。

  从产业聚集水平看,我国环保产业总体分布特征呈现“一带一轴”的格局,即北起大连南至珠三角的环保产业“沿海产业带”,以及东起长三角西至重庆的环保产业“沿江发展轴”。

  从产业细分上来说,根据纳入统计口径的1681家规模以上环保装备企业统计,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达3680亿元,同比增长在9.6%左右,据此推算,2017年全行业年产值将达到6800亿元。2017年1-11月,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产量为64万台套,同比增长5.2%。其中,大气污染防治设备为33.7万台套,同比增长5.9%;水质污染防治设备为25万台套,同比增长0.7%;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为5.3万台套,同比增长33.2%;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产量为179万台,同比增长3%。

  三、政策解读

  2015年以来,国家相继推出了新环保法、环保PPP模式、第三方治理、环境监管垂直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在责任主体、监管体系、污染物收费、排污许可、排污权交易五个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从多个方面吸引社会力量共同改善环境质量,把过去被动化、模糊化的环保管理变为了主动化、定量化、清晰化的管理,环保政策体系和监管执法体制得到重构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密集出台的国家政策以及公众对碧水蓝天的‚环境刚需极大提振了环保行业的景气度,以政策拉动和法规标准倒逼为特点的环保产业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

  《“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强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工作。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高效节能环保产品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有利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制度政策体系基本形成,节能环保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规划》提出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15年的2%提高到2020年的3%,打造20个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充分说明国家将把节能环保作为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的重要内容,努力更多的市场空间。

  节能环保产业在《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的支持下,技术装备研发不断加大,实现高效燃煤锅炉、高效电机、膜生物反应器、高压压滤机等装备领先全球,燃煤机组超低排放、煤炭清洁高效加工及利用、再制造等技术水平取得重大突破,拥有世界一流的除尘脱硫、生活污水处理、余热余压利用、绿色照明等装备供给能力。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涌现出一批节能环保龙头企业,形成了一批节能环保产业基地。节能环保服务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服务模式得到广泛应用,一批生产制造型企业快速向生产服务型企业转变。这些为节能环保产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四、环保产业发展问题及展望

  总结我国环保产业现状如下:

  (1)产业规模扩张明显,市场竞争力弱。“十二五”以来,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产值由2010年的2万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4.55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5%,形成委托承包、BOT、BOO、TOT等多种商务模式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集聚发展区,成为经济新常态下新的经济增长点。但该产业总体规模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偏低,仅占3%,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而且,节能环保产业以小微企业为主,3万余家环保企业中,规模50人以下企业占比92%,产业集中度低,规模效率不明显,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具有一体化综合解决能力的大型综合性环境服务企业较少。

  (2)市场化进程加速,市场秩序有待完善。随着节能环保市场逐步放开,市场进入壁垒降低,但是与之相应配套的管理机制还不完善,造成市场竞争秩序混乱。例如,《关于废止(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许可管理办法)的决定》实施以后,从行政审批角度降低了污染治理专业企业进入相关业务领域的门槛。但是,中小型环境服务运营商的技术及环境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企业以降低环境治理标准为代价,刻意压低环境服务价格以抢占市场,低价低质恶性竞争的现象比较严重。此外,PPP、第三方治理等市场化模式,存在政府和市场、第三方和排污主体责任界定不清等问题。

  (3)多元化投融资格局基本形成,资金短缺仍是重要瓶颈。政府不断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投资力度,其中,2015年治污总投资达到8800多亿元,占GDP的1.28%。还不断引入社会资本,基本形成PPP、第三方治理、绿色金融、产业基金等多元化投融资格局。但节能环保产业属重资产行业,投资大、周期长,而我国众多中小节能环保企业缺乏融资能力,资金短缺严重。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显示,从2015年到2020年中国绿色发展的相应投资需求约为每年2.9万亿人民币,其中政府的出资比例只占10%到15%,超过80%的资金需要社会资本解决,绿色发展融资需求缺口巨大。

  (4)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动力不足。我国节能环保技术装备迅速升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发明专利申请数量由2010年的31917件上升至2014年的70559件,主导技术和产品基本满足市场需求,重点节能环保技术方面也取得一定突破。但是,节能环保技术原始创新较少,以小微企业为主的产业组织特征导致了产业内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目前,我国环保产业企业中仅有11%左右的企业有研发活动,这些企业的研发资金占销售收入约为3.33%,远低于欧美15%~20%的水平。技术交易、转移和扩散的市场化机制也尚未形成,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阻碍了产品和设备的大规模产业化。

  目前产业界人士对于环保行业的发展困境也提出以下观点:

  (1)产业仍将呈高增长态势。随着国家强化产业扶持,宏观战略导向和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节能环保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市场增量,将重点围绕水、气、土细分领域展开。碳市场全面启动,碳减排产业潜力巨大。

  (2)产业结构将向装备制造和服务业并重升级。随着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张,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仍会占有很大比重,节能环保服务业所占比重将进一步增加。在新的需求下,传统制造业产品向标准化、成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将从单一环节服务逐步发展为一体化的综合节能环保服务业,有效提高行业集中度。

  (3)业内整合并购和跨界整合引发产业格局变迁。通过资本、技术、工程和设备等途径纷纷进军节能环保产业,随着行业并购规模进一步扩大,业内兼并重组将形成行业龙头的相对垄断竞争格局,而跨行业重组则会带来产业链条的延伸。

  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发展什么样的环保产业其实并不难回答,能尽快解决中国大部分地区环境问题的环保产业是众望所归。以往,我们在发展环保产业时强调比较优势,今后,发展环保产业还要强调比较优势。不过,过去强调比较优势是从供给角度出发,认为应当发展有一定生产基础的环保技术;未来强调比较优势是从需求角度出发,要发展能够解决大部分地区面临的共性环保问题的环保产业,这样才能以逸待劳。

上一条: 稀土产业研究报告
下一条: 企业债券基本情况介绍
友情链接 Key projects
 
版权所有:银川滨河新区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16000853号
地址:宁夏银川市滨河新区创新大厦A座9楼 联系电话:0951-4033186 传真:0951-4033186 邮箱:btjt@bintoujituan.com
网站设计制作:银川天脉网络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1895932人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0467号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合作伙伴